成年人一拨接一拨 小孩一个也没有
持续高温,医院里中暑患者之“怪相”
生活条件改善了,家长们都把孩子当个宝
本报讯(记者 余敏 通讯员 王雪飞)杭州有多热?“非洲兄弟”绿城队外援阿甘被热得没了逛街欲望,西湖边男子热晕后死亡,医院里中暑患者一拨接一拨……但是,记者从浙大儿院了解到,该院至今还没收治过中暑的小孩,高温下来看病的患儿也少了上千人次。
没有接诊过一例中暑小孩
与7月初每天7000多人次的门诊量相比,最近浙大儿院的门诊量下降了很多,每天只有6000多人次。
“一开始,我们以为是不是家长们看到7月初门诊量骤增的报道后,不来了,所以就去打听杭州其他儿童医院的门诊状况,发现他们的门诊量也下降了。”医院门诊办副主任董关萍说,门诊量下降应该和高温有关,现在这么热,如果孩子的病情不是很紧急,很多外地家长就不急着送孩子来看病了。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各大医院每天都会有中暑病人,但浙大儿院至今没有收治过一例中暑患儿。
难道小孩子更耐高温?董关萍说,并不是这样,和成人比小孩的身体更弱。那为什么没中暑?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宝贝”,不用和成人那样在高温下干活,天太热家长也不会让小孩子在外面乱跑,相对来说在空调间里待的时间更长。
一位妈妈说,女儿今年6岁,暑期幼儿园放假了,就把孩子送到北方老家去避暑,“我身边有很多同事,暑期都把孩子送回老家,乡下比杭州凉快多了。而且,现在农村条件也越来越好,就像这次我送女儿回家,我爸还特意给小孩的房间装了空调。另外,城里有些孩子上暑托班,教室里也都有空调。”
所以,中暑的小孩少之又少的根本原因是,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家长们的重视。
病毒感染、空调过冷导致感冒的不少
夏季高温,一般人的感受是出汗多,容易感到乏力、头昏、食欲不振,不过也有一些人在夏季反而出现发热感冒症状。
“发热感冒在冬天比较多,往往是因为着凉引起的。夏天发热感冒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浙大儿院急诊科副主任杨子浩说,这几天杭州的气温很高,急诊科每天接到的发热病人也很多,不少孩子体温都在39.5℃,甚至是40℃,发热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症状。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感冒,医院一般根据情况做不同的治疗。发烧在39℃以上的,医生会让小孩吃退烧药。而发烧不到39℃的,医生会建议家长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比如温水擦擦、洗个热水澡、多喝热水等。
“与冬天的发热感冒相比,夏季的发热感冒更加难以退烧。因为不像是冬天,环境温度比较低,小孩子在送医院的途中吹吹冷风也许就自然退烧了。”杨医生说。
当然,因为吹空调引起的发热感冒患者也有不少,但不是主要原因。杨医生建议,空调和户外环境的变换不要太突然,温差保持在5℃就好了。晚上睡觉空调也不要开得太低,28℃比较适宜。
另外,董关萍医生提醒,很多小孩子夏天不爱吃饭,老想着吃冰棍,家长们不可太依着他们,夏季饮食宜清淡,不要太油腻。
【相关链接】
3例热射病患者
体温都超过41.5℃
“往年医院没有接收到热射病患者,今年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浙江绿城医院谢丹立主任的一句话道出杭州的“热度”。
7月30日下午,91岁的蒋老太吃完中饭后就到附近去散步,当时气温有近40℃,老太突然晕倒,脸着地,一动不动,家人喊她也没有任何反应。被送到绿城医院时体温达41.6℃,呼吸、心跳都有,最终确诊是热射病。
这不是该院收治的第1例热射病患者。早在7月11日,医院就收治了一位患者,64岁的刘某来自云南,刚到杭州2个月,事发时在露天工地干活。当时他突然感觉头晕、口干舌燥,之后便神志不清了,被工友发现后送到医院抢救,体温高达41.9℃,昏迷了将近1个小时。
7月29日下午,50岁的邓某因昏迷、四肢抽搐,被120送到医院,当时体温有41.9℃。
提醒市民,时下要尽量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要备在身边。尤其是在工地上工作的民工兄弟,最近高温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暑,工作的地方要通风,不要直接在太阳下暴晒;出现不适要尽快到大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