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癌病日”特别报道

发布时间:2014-02-18 10:40:56 浏览量:907

“国际儿童癌病日”特别报道

癌症已成为儿童病亡的头号死因

浙江年增近八百白血病患儿

早发现、正确治疗,70%的儿童癌症可治愈

杭州日报记者/余敏  通讯员林平/马寅斐

癌症,一个不能再熟悉的名称,当它和孩子联系在一起,面目变得更加狰狞。

在刚刚过去的2月16日,是首个“国际儿童癌病日”。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共有超过25万名儿童被诊断患癌,约9万名儿童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儿童病亡的头号死因。

家长们,当孩子出现持续低烧、贫血或出血、可触及的肿块、淋巴结肿大、长期疼痛及眼球前凸等症状,要引起警惕。

浙江年新增白血病患儿七八百

小陈,今年13岁。昨天,刚做完化疗的他,坐在隔离罩围起来的病床上。

“血小板偏低,隔离一下防止感染。”妈妈说,去年7月,孩子老是发烧、没力气,后来被确诊为白血病,“现在已经花了四五十万了,治疗效果还可以。借钱,东拼西凑总要坚持住。”

其实,很多患儿家庭都采用这种分工模式:治疗费和生活费全靠父亲支撑,或者向亲朋好友借点,母亲全天陪护孩子。

我国每年新增三至四万名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白血病高居发病率首位,约占三分之一。中华医学会小儿血液学组副组长、浙大儿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汤永民教授介绍,每10万名儿童中会有三四名白血病患儿,“浙江每年新增患儿七八百人,我们医院每年新接诊200人左右。病床全部住满,为了提高床位周转率,现在孩子化疗一结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动员其出院。”

实体肿瘤尚不被全社会重视

除了白血病,儿童肿瘤还包括脑肿瘤、恶性淋巴瘤和各种实体瘤。常见的实体瘤包括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

“实体瘤多为先天性的,由残留的胚胎组织发展而来。”浙大儿院肿瘤外科王金湖副主任医师介绍,医院每年要接诊实体瘤患者1000余例,其中恶性有近200例。

他认为,和白血病、先心病等相比,实体瘤更容易被忽视,“很多疾病都有基金赞助,但得了实体肿瘤的患儿,也要放、化疗以及手术,身体和经济都承担很大的压力。”上周,浙大儿院肿瘤外科组织了一场病友会,家长们反应了两个共同面对的困难:一是认为医疗资源太缺,住院太难,希望住院不要等太长时间;二是花费太大,希望能获得社会更多关心和帮助。

“儿科肿瘤可用的药不多,能用的都是一些‘经典药’,价格相对不贵。但一旦出现并发症,各种药物用上,费用就上去了。”王金湖说。

和成人恶性肿瘤相比,儿童肿瘤的治愈率要高很多。国际儿科肿瘤学会指出,百分之七十的儿童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如白血病,急性的约占患儿总量的95%。汤永民主任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低危的可达85%—90%,中危的达70%—80%,高危的达55%—7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愈率也有50%左右。“和成人相比,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化疗的作用比较好,造血干细胞移植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移植后对付抗排异反应很麻烦,我们每年移植只有10例左右。”汤主任说,现在美国已经在研究一种人造T细胞,能针对性地杀死癌细胞,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王金湖介绍,实体瘤中肾母细胞瘤早期治愈率可达100%,中期也可达90%,但是如果不治疗,死亡率非常高。肝母细胞瘤的治愈率约60%—70%。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较差,只有30%左右,因为这个肿瘤早期很难发现,一旦发现已经晚期。“以前有些儿童恶性肿瘤,家长和医生都选择了放弃,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在变,强调患儿应得到正确治疗和护理。”王金湖说。

和成人不同,七成儿童癌可治愈

儿童肿瘤的危险信号

早期发现、正确治疗,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呢?很多肿瘤有以下几种危险信号:持续低烧,不明原因发烧持续一周以上不好转;贫血、出血,不明原因面色苍白或出血;可触及的肿块,摸到疙瘩或硬块要及时检查;淋巴结肿大;疼痛,较长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眼球前凸、眼睛疼。

当然,最重要我们还是要预防,避免肿瘤的发生。儿童肿瘤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药物。“基因很难改变,但环境和药物等因素,我们还是可以规避的。”汤永民说,比如家庭装修,有些木材甲醛含量较高,大理石中有放射性同位素,装修时建议选择好点的材料,装修完之后空置通风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