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一晚上收治3个肠套叠孩子
4个月至两周岁的宝宝这个季节要注意
□时报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王雪飞
时报讯 “最近病房里肠套叠的孩子多了,昨天晚上就连夜收治了3个肠套叠的孩子,而且3个情况都比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昨天,浙大儿院普外科副主任钭金法告诉记者,4个月至两周岁的宝宝最容易发肠套叠,而且秋冬季节气候转凉,一些免疫功能不好的孩子容易肠胃功能紊乱,诱发肠套叠,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肠子套进邻近肠管可致肠坏死
什么是肠套叠?说得通俗一点,肠套叠就是小孩子的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另一部分的肠管里,肠套叠是导致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肠套叠部位以回盲部、小肠和大肠交界处最为多见,通常是小肠末端套入大肠。套入的肠道会因缺血发生水肿,肠壁静脉怒张破裂出血,从而出现便血。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中毒性肠麻痹、肠坏死、穿孔,甚至休克、死亡。
“肠套叠好发于4个月至两周岁的孩子,阵发性哭吵、肚子痛、便血、腹部有肿块,是肠套叠的四大典型症状。”钭金法说,尤其是当孩子比较反常的哭闹、一天内出现两三次阵发性的哭吵、吃不下东西,家长就应该有所警觉。
钭金法说,肠套叠的早期治疗以空气灌肠手术为主,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拖延时间过长的话,患儿有可能出现肠坏死,需要进行肠切除手术,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春秋季肠套叠最常见
“导致急性肠套叠的原因至今还不明,婴幼儿容易患病与他们抵抗力的强弱有关。”钭金法说,从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泥膏样”体质的小孩,更容易发肠套叠。
所谓“泥膏样”体质,指的是一些体质比较弱、人有些虚胖、皮肤松软不紧致,容易病毒感染、拉肚子等。出生后4个月到两周岁之间的孩子抵抗力较差,容易腹泻、感冒发烧,患病后,孩子的消化系统受到干扰,就可能诱发肠套叠,这也是为什么肠套叠在春秋最为多见的原因。
此外,饮食习惯的改变也会导致肠功能紊乱,增加患肠套叠的几率。出生后4月左右,正是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时期,此时,他们的肠道还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肠套叠。
所以,刚开始添加辅食,或刚换过奶粉的宝宝,患病几率更高。
●提醒
治疗后仍可能复发要注意
“家长们要注意,肠子套得越深,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大。但只要及早发现,绝大多数肠套叠患儿都可以采用空气灌肠的方法让肠子复位。”钭金法说,无论是空气灌肠复位还是手术复位,治疗后都有复发的可能,家长仍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孩子又出现阵发性哭吵、呕吐、烦躁不安等与平时不一样的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就诊。同时要立即让宝宝禁食禁水,减轻肠胃压力。
如何减少孩子患肠套叠的几率?钭金法表示,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不要让孩子过饥或过饱,添加辅食循序渐进,不操之过急,减少发生腹泻的几率。此外,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像现在正值夏末秋初,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多注意,以免发生细菌感染,造成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