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好吃当心“蚕豆病” 这个病连樟脑丸都碰不得
商报讯 (记者 李如艳 通讯员 王雪飞) 江南民间有“立夏见三鲜”之说,这三种“时鲜货”之一就是青蚕豆。每年随着蚕豆大量上市,那鲜为人知的蚕豆病也接踵而来。
近日,王女士发现自己3岁的儿子,脸色发黄,不痛不痒,她没有过多在意。两天后,孩子的脸色越来越不对劲,眼睛都黄了,小便变成了茶色,王女士以为儿子得了黄疸型肝炎,急忙带他到浙江省儿童医院检查。
结果显示:血常规检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明显低于正常值,有溶血迹象。浙江省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汤永民教授仔细问了王女士孩子近日的食谱,原来早几天王女士单位春游时,她从农家带回两斤新鲜蚕豆,清炒了给儿子吃。于是汤主任下了“蚕豆病”的诊断。
“每年五六月份,都有少数儿童吃了蚕豆之后,会闹一场凶险的蚕豆病。”汤主任说,蚕豆病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头痛,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患儿面色苍白泛黄,巩膜(眼白)也发黄,往往被误诊为急性黄疸肝炎或贫血。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尿液,就会发现患儿尿液并不仅仅发黄,而是如同酱油或茶色。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高热、寒战、神志不清,黄疸加深,肝脾肿大,导致肾功能衰竭。
吃蚕豆为什么产生如此凶险的症状呢?只因极少数人红细胞存在内在的缺陷,缺乏一种称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物质,红细胞膜完整性和血红蛋白稳定性难以维持。由于蚕豆中含有蚕豆嘧啶、蚕豆嘧啶核苷、多巴、多巴核苷等具有氧化作用物质,可使红细胞变得僵硬和脆弱,于短期内大量破坏,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和溶血性贫血。“有些孩子闻闻蚕豆花的气味或者接触蚕豆花粉就会发病。”汤主任说。
除蚕豆外,某些药物也会引起上述症状,如抗疟药伯氨喹啉,抗菌素中的氯霉素、磺胺,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及生活中常用的樟脑丸等。汤主任曾接诊过一个宝宝,妈妈从放有樟脑丸的衣柜里拿出宝宝的衣服换洗,不久,宝宝出现贫血症状,上医院检查方知得了蚕豆病。
“这是一种显性遗传疾病,结合发病季节、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家族史等,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如实验室检查证明患者的红细胞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则诊断更加明确。”汤主任特别提醒,小孩莫名出现脸白,眼睛黄,小便颜色加深,父母要留个心,去医院做个检查,如果血色素很低,就要做酶检查。一旦确诊为蚕豆病患者,只要不接触高氧化性的物质,一点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