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儿保“移动监护室”6年救活600位危重宝宝

发布时间:2012-04-26 11:58:20 浏览量:1035

生死时速,千里护送新生儿

省儿保“移动监护室”6年救活600位危重宝宝

昨天下午,小脸黑黑的娃娃李长轩从沉睡中醒来,专注地盯着一个穿白衣服的身影,仿佛见到了久违的熟人。按预产期算,轩宝宝此时刚刚满月,而事实上,他已经出生了4个多月。这4个月里,有一半的时间,是这些白衣服的身影陪同他度过的。

“我们是来体检的。宝宝一切都好,想给陈医师看看。来谢谢他。”妈妈逗着宝宝说。

此刻,轩宝宝专注看着的,正是爸爸妈妈一路上念叨的“救命恩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的陈医师。3个月前,正是陈正带着“移动的新生儿监护室”赶到黄岩,将严重肺部感染的他“装箱”接到杭州治疗。

现在,轩宝宝体重已经从出生时的1.1公斤上升到了近3.5公斤。爸爸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从黄岩来杭州,一路上车很稳,宝宝睡的‘小床’很好,放心!”

移动救护箱价值百万

李爸爸说的“小床”,其实正是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室的“移动的新生儿监护室”。在记者看来那是个移动的宝宝救护箱。

这台价值百万的新生儿转运床,看起来就像一个半封闭的透明大皮箱;上面特别配置了暖箱、多功能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微量输液泵、吸引器等先进的新生儿监护与抢救设备。这些只有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才能见到的设备全部装备在了这台小床上。一旦接到求救电话,救护车就带着“小床”和医生赶到现场,同时在转运途中给予患儿严密监护,到达医院后,由绿色通道直接把患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轩宝宝不是“移动的新生儿监护室”救过的第一个孩子。从2004年7月1日,省儿保现任院长杜立中亲自从安吉孝丰接来第一位重症宝宝以来,转运床已经运行了近6年,救治危重症宝宝600多位。“第一位送来抢救的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了!”

每个宝宝接来都不容易

“要通过转运床送的宝宝,基本分三类:呼吸衰竭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500克以下)的。”陈正说。

义乌曾经出生过三胞胎宝宝,三个宝宝出生体重最重的一个不过2公斤,最轻的只有800克;因为出生时只有28周,三个宝宝的肺功能没有发育好,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呼吸功能。因为只有一台转运床,为了将三个宝宝接到杭州来,新生儿转运组医生一天里跑了三趟义乌才顺利完成任务。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需要转运?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组长杜立中表示,一方面,现代医疗技术发达,很多以前不能存活的孩子现在都能救治成功;另一方面,作为新生儿监护的“组长单位”,省儿保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已是全国最大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之一,有丰富的救治经验,也在不断地传授新生儿监护知识,这也是新生儿家长信任儿保、要将宝宝送来此的原因。

医生成了“活体GPS”

6年里,医生们几乎跑遍浙江的每一个地区。他们对省内高速公路和国道熟稔在心。新生儿转运组医生们被同行笑称为活体“GPS”,省内的道路,他们几乎能报出好几种走法。

而他们最关注的,是路面的颠簸。

“要将这些宝宝接到杭州来治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转运组的陈医生举例说,救护车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快;然而,转运床是牢牢固定在车上的,一旦路面颠簸,宝宝在小床上就睡不安耽。“每次去接人,我们都要看好地形,遇上可能的颠簸区,就要伸手进去,一手托住宝宝的头,一手压着宝宝的胸,固定他的身体,也让他有安全感。”

“以杭金衢高速进杭州为例,高速匝道下来往机场高速的口子、上机场高速20米左右、上机场高速的第一座桥时,都有10cm左右的地面沉降,这些路段,我们就要提前作好准备。”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