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听到女儿叫妈妈的心愿又近了一步

发布时间:2016-07-01 13:40:57 浏览量:856

此前收到10万元善款做了手术     昨天女儿的人工耳蜗首次调机

她离听到女儿叫妈妈的心愿又近了一步 □时报记者 蒋菲 通讯员 王雪飞 文/摄


女儿才刚出世不久,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失聪,听不到声音说不出话。孩子6个月大时,母亲确诊为肺癌晚期,人生进入倒计时,唯一心愿是离世前听女儿叫一声“妈妈”。

今年5月8日母亲节这天,社会爱心人士向这对母女募款10万元。5月24日,女儿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昨天是人工耳蜗植入后首次调机,孩子第一次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

她终于获得了新“声”

“哇……”昨天上午9点30分左右,浙大儿院滨江院区听力中心响起一阵啼哭声,一名戴着口罩的女士脸上掩饰不了兴奋和激动,“成功了!成功了!终于可以听见了!”

这名女士叫陈敏霞,她怀中抱着的是她1岁多的小女儿雯雯(化名),昨天是雯雯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第一次调机。记者看到,雯雯的耳边耳边安装着的黑色设备,正是助她获得新“声”的人工耳蜗。

浙大儿院滨江院区耳鼻喉科主任付勇介绍,通过一系列神经、行为反应测试,开机后雯雯的状态非常理想,这意味着小家伙听到了来自有声世界的“问候”。从现在开始,雯雯告别了无声,拨浪鼓、铃铛不再是她置之不理的玩具。

不过,小家伙现在仍完全听不懂旁人说的话,和刚来到世界的新生儿没差,但她的世界已焕然一新——通过康复学校的训练,她将逐渐赶上正常孩子的语言学习,这离陈敏霞听到小女儿喊“妈妈”的愿望又近了一步。

付勇主任说,对于雯雯这样的孩子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两侧耳朵都植入耳蜗。因为双耳植入在清晰度、方向感以及在嘈杂的环境下对声音的敏感度上,比单耳植入要好很多。“预计到今年9月之前,雯雯就能够植入对侧耳蜗。”

2个月大时被查出失聪

为了让雯雯恢复听力,陈敏霞经历了很多。

去年4月15日,她生下雯雯,3天后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却显示小家伙可能失聪。

在雯雯2个月大时,为了进一步确诊,陈敏霞和丈夫抱着孩子来到浙大儿院滨江院区。可惜的是,雯雯仍被诊断为先天性失聪。

付勇主任介绍,儿童的语言中枢发育最快在3岁前,因此,他建议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在3岁前接受人工耳蜗手术,并且越早越好。“如果孩子此期间接受人工耳蜗手术,经过1到2年康复学校的训练一般就能开口说话了,有的甚至还会唱歌、说绕口令。”

但植入人工耳蜗的费用不菲,加上后期的康复费用,除去部分医保比例,预计缺口仍在10万元左右。对于这个不富裕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陈敏霞的丈夫远在山东工地工作,每个月仅有5天的假期回来陪伴家人,工资5000元,房贷要还3000元,剩下的还要照顾全家人吃喝。为了贴补家用,年近70的爷爷顾不上腿脚不灵活,找了份看大门工作。

同年母亲确诊肺癌晚期

祸不单行,还没等到筹集雯雯的手术费,更大的噩耗袭来——同年10月,陈敏霞确诊为肺癌晚期。

“最初老是干咳、喉咙有痰,后来呼吸不畅,直到做了脖颈切片确诊了。” 陈敏霞说。孩子们还小,她唯一心愿是在离世前听雯雯叫一声“妈妈”。

她还有专门放药的塑料袋, “靶向药第一年自费大概20万到30万,第二年降到10万到20万。”

得知雯雯一家的情况后,付勇及科室里的医护人员立刻给孩子捐款,加上社会爱心人士的募捐,10万元凑齐了。雯雯顺利接受手术,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付勇医生告诉记者,人工耳蜗植入成功后,雯雯还需要经历1到2年的康复训练,才能开口说话。

我们也衷心希望,陈敏霞能尽早听到雯雯叫她一声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