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统计营养门诊病人1844人,有353人营养不良

发布时间:2016-11-18 11:22:55 浏览量:914

在城市里,现在满大街都胖嘟嘟的孩子。现在物质丰富,营养过剩的确是一个健康问题,但千万别忽视另一个问题:营养不良。浙大儿院临床营养科统计了2015年12月至今年10月到临床营养门诊看病的孩子,共1844人,其中有353人营养不良,占19.1%。也就是说,5个临床营养门诊的病人中有1个营养不良。同时,还统计了今年暑期的数据,在临床营养门诊中每3个病人(5岁以上)中有1个营养不良。

  学龄期孩子营养问题更易被忽视

小琦,今年6岁,白白瘦瘦的。

在临床营养门诊诊室,我们看到他时,看不出任何的异常,活泼好动,性格开朗,“不爱吃饭,还挑食,以为是缺锌,但补了锌还是老样子。”妈妈说。

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马鸣给小琦做了检查和评估,诊断为营养不良,“门诊中发现,很多孩子看上去没问题,也没有任何基础疾病,但营养评估做下来,就是不好的。”

根据临床营养科统计,来临床营养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无特殊疾病的有1611人,其中18.8%的孩子存在营养不良。今年7-8月份,临床营养门诊就诊的患儿中,5岁以上(学龄期)营养不良的孩子有303人,“当时我都震惊了,这个数据占我们科室暑期门诊量的1/3。”马鸣说,他们给营养不良的孩子做了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检查,都没有这些疾病。

3岁以下儿童会定期到妇幼医院做体检,发现营养跟不上,医生会有所提醒。而学龄期的孩子往往不会定期到医疗机构体检,营养不良问题容易被忽视。同时,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对“瘦瘦高高”普遍接受。

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可先做个自测

营养不良,不仅仅是人瘦一点而已,它会影响到全身功能。

首先表现为不爱吃饭、挑食,这是消化功能的减退;其次,抵抗力比较差,动不动就感冒;耐力会减退,跑一跑就跑不动了,心脏功能衰退,有些肝功能也会有异常;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人容易倦怠。

很多家长非常在意微量元素够不够。其实,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是“狼狈为奸”,营养不良会造成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等的缺乏,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症状。同时,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等到孩子皮包骨头再到营养科看,那往往已经是很严重了。”马鸣介绍,家长可以自己给孩子做个评估:体重低于同身高、同性别儿童体重的3%,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的3%,或者1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这些都可能存在营养不良。

零食应该怎么吃

马鸣经常问家长一个问题,“你说孩子不爱吃饭,那他爱不爱吃零食呢?”

很多家长回答,“零食倒是挺喜欢吃的,特别是颜色鲜艳的、油炸类的。”

零食,只是正餐之外补充能量的食物。千万不能因为零食吃多了,把正餐给边缘化了。怎么吃零食呢?马鸣的建议是:时间上,离正餐至少间隔1.5-2小时,睡前不要吃零食;次数上,每天不超过3次;不要在玩耍时给孩子吃零食;不宜边上网看电视边吃零食;不能为瘦身只吃零食不吃主食。

怎么选择零食?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零食,少喝含糖饮料,少吃街头食品,还要学会阅读营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