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 | 在“梦”中,小男孩险过鬼门关

发布时间:2020-08-13 13:13:41 浏览量:872
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王雪飞

晚上10点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手术室外,一对家长安静地坐着等儿子做完手术。

这是今天手术室最后一台门诊手术——暑假里手术室人满为患,从早上8点一直排到晚上10点。白天,等候区人声鼎沸,现在只剩最后一对家长的轻声细语。

手术医生做完最后的修补,长长伸了个腰,“下班啦!”但对麻醉科副主任胡瑶琴来说,她的夜班还远未结束,“不要看现在空了,冷不丁后半夜冒出来什么急诊,呸呸呸,还是不要惦记了哈哈!”

果不其然,不到10分钟,手术室又马不停蹄忙碌了起来:这边ICU电话急诊插管,那边颅骨骨折等急诊手术已在来的路上……

到了凌晨2点,所有夜间手术室都忙着大大小小的急诊手术。这时,胡瑶琴又接到急诊同事的紧急电话:一个男孩双侧支气管异物堵塞,氧饱和度不好了,赶紧准备手术!

气道异物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一刻都耽误不得,她马上去紧盯最快结束的那台手术,好第一时间把气道异物手术安排进去。

这是一个2岁多的小男孩,几天前不小心误吞了几颗花生,一开始只是有些呛咳,家人没有在意。但那天凌晨,孩子突然剧烈咳嗽、气喘,这才送到了浙大儿院急诊。

刚到急诊室时,孩子的情况还算平稳,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都比较稳定。但没一会儿,氧饱和度突然急剧下降,一下子降到了90%以下,这意味着他体内供氧已经严重不足。

孩子被送进手术室,陪同的妈妈哭得泣不成声,差点儿给医生跪下。“不要哭,放心吧,我们肯定会尽力的。”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胡瑶琴的回复平静又坚定,这是多年练就的职业素养。

气道异物手术很考验麻醉医生的功力。麻醉的程度浅了,喉咙容易发生痉挛,甚至造成窒息;程度深了,又有呼吸停止的危险。恰到好处的麻醉,既要给手术医生留足取异物的时间,又不能给患者带来过多的伤害。

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是耳鼻喉科的毕静,胡瑶琴的老搭档,她们一起合作从患儿气道里取出过各种小东西。

麻醉起效后,小男孩就像进入梦乡一般平静,只有稍显急促的喘息声暗示着气道潜藏危机。根据前期的检查,他的双侧支气管都被异物堵住了,所以氧饱和度才会瞬间下降。

胡瑶琴说,小孩子的气道异物手术难度更大,他们的气道本来就窄,如果发生水肿,气管的管腔更加狭窄,容易呼吸困难,这就要求手术医生尽可能提高准确性。

当毕静医生打开气道,将喉镜慢慢伸入时,手术室所有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多余的声响,生怕影响了她的动作。

胡瑶琴一边盯着患儿生命体征的数值,一边关注着手术医生的操作。左边气管,毕静第一次就精准地夹出了异物,果然是一颗小花生;右边气管,异物的位置更“刁钻”,她花了好一会都没有夹准。

“你停一下,待会再试一次。”眼看着氧饱和度慢慢下降,胡瑶琴及时喊停。直到数值恢复,毕静才开始第二次尝试,这次另一颗花生也顺利取出。

那一刻,整个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表情都肉眼可见地松弛了下来。小男孩还没有醒来,危机解除,他可以安然进入梦乡了。

胡瑶琴和同事的这番临危不乱是一个个焦虑的夜班换来的。她回忆说,自己还是小医生时,每次夜班遇到这种危急的抢救就惊慌不已,“一开始很抗拒上夜班,睡觉的时候常常做噩梦,梦见自己怎么都给不了氧气,急得在梦里大哭。”

18年的磨练后,那个惊慌失措的小医生蜕变成独当一面的科室负责人,抢救成功的成就感也取代了惊慌失措。

这台抢救结束,夜更深了,其他手术也陆续收尾。一个惊心动魄的后半夜结束,一个全新的夏日黎明正在开启……


钱报记者提问医师胡瑶琴

Q1:相比10年前,你有了什么变化?

10年前想的是,面对患儿,我该怎么做好。现在想的是,怎样才能做到更好,怎样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Q2:身为医生,你有没有害怕的时候?

有紧张的时候,一般是在病人情况突然变化或者下班时间接到值班电话。

Q3:如果有考生问你:阿姨,我想学医……你会怎么回答?

最近两年都在参加招生,也有很多考生问。我觉得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耐得住寂寞也忍得住辛苦,愿意乐在其中,慢慢地学医也会带给你很多真心的快乐!

Q4:送一句话给今天的自己?

脚踏实地、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