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铠甲”下的PICC置管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1:04 浏览量:1663

记得上次穿防护服是在禽流感时期,我还是一名ICU护士。虽已淡忘了负重前行的厚重感,但那全副武装后的神圣和使命感依旧清晰镌刻在脑海。

时隔多年,我已转至静疗岗位。当我再次穿上这身特殊意义的“盔甲”,是要进传染病房,为一名疑似新冠的肝母细胞瘤患儿行PICC置管。

进隔离病房前,聪慧的感染科护士长把我的穿刺工具——超声进行了妥善保护,她用保鲜膜紧致包裹显示屏和操作盘,超声探头用无菌保护套包裹。PICC穿刺最重要的是眼神和手感,看得清才能扎得准。细致的责任组长给我的眼镜用洗手液进行预处理,说是可以防起雾。用物准备完毕,我在责任组长的指引下完成全套装备。帽子、眼镜、口罩、防护服都是双份的,瞬间,平日里再自然不过的呼吸变得局促,整个人像上了枷锁,行动变得笨拙束缚。

进入病房,小姑娘看到我们推着不少用物进来,往妈妈身上蜷缩,紧紧圈着妈妈的脖子,哭着喊着,不要打针,不要打针!也许是我们的阵仗吓到她了。我拍着小朋友的肩安慰道:宝贝乖,阿姨等会轻轻的,就像小蚊子叮一下。 3岁的小女孩可能近日经历的检查比较多,还是止不住的抽泣拒绝。考虑到超声引导下穿刺,对孩子的配合度要求比较高,如果孩子不停地扭动胳膊,即使有人按压,我穿刺的成功率也还是很低,所以和医生商量后,决定给孩子适度镇痛镇静。孩子安静了,我和病房的护士迅速给孩子监护,准备置管。


       装备下的操作有别于平日。首先我的护目镜上起雾了,我仿佛变成了半瞎。细心的护士妹妹为我更换了面屏,瞬间,世界清晰多了。孩子的右手肘上血管很细,直径约2mm,幸运的是肘部还有外显血管。如果肘部穿刺,对我来说难度降低,但考虑到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日常活动会受影响,导管的并发症相对高,思忖之后,我还是觉定超声引导下肘上穿刺。第一针宣告失败,我告诉自己必须镇定,调整好心态,对准屏幕的目标血管,果断进针。见到活跃的回血,内心一阵激动,但手必须稳如泰山,否则就移位白扎。左手稳稳地固定穿刺针,右手缓慢送入导丝。导丝顺利送入,可以松口气。最难的一步完成,接下来就按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导管的尖端位置很重要,虽然孩子可以床边摄片,操作结束前,我用超声确定有无误入颈内静脉,采用心电定位技术精确定位导管位置,如有异位,及时调整。可喜的是导管位置完美。

    置管结束,我们安顿好孩子,和家长做了宣教。虽然只有短短1个小时的操作,仿佛置身一下午般难熬。再次深刻体会一直在前线抗疫同胞的艰辛和不易,向你们致敬!